那家医院制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迎癸卯兔年,恩施州博物馆与漳州市博物馆共同推出《翰墨流韵·古风盎然——漳州市博物馆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典书画复本展》。为更好地服务不能到现场观展的观众,现将部分精品分为2期进行线上展示。今天推出第一期。
精品赏析
1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水墨画,横.9厘米、纵33厘米。黄公望(—年),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其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淋漓,浑润古雅,开创了山水画的新风貌。《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这幅画采用一种即兴、自由的方式流露出感情,显然画上山水不是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心灵和自然合一的形态,意在表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纸本,纵24.8厘米横.9厘米。王羲之(—年,又作—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是帖笔法疏密得宜,结体优美,圆劲古雅,意致优间闲逸俗,锷敛神潜,遗韵无穷,为行书最佳典范。
3
《腊梅山禽图》
《花阴双鹤图》
《腊梅山禽图》设色画绢本,纵83.3厘米、横53.3厘米。作者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腊梅山禽图》是一幅院体工笔花鸟画,有着文人画的意趣。画面构图简约,两丛开花的萱草,一株劲秀挺拔的腊梅;几朵绽放的梅花,枝头上还蜷缩着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白头翁。画家笔墨细致。萱草、梅树、花朵的轮廓,都用工细线条勾勒,树杆的质感用干墨渲染皴擦,花朵则施以明艳的黄色,是典型的院体工笔。但是疏朗的梅枝,分明有着文人画的韵味。两只挤在一起的白头翁最为传神,鸟头都朝向左前方,呼应着左边的留白。身体成交叉向,两只鸟眼圆溜溜,显得机警而敏感,似乎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就要腾空而去。
《花阴双鹤图》设色画绢本,纵.7厘米、横66.3厘米。郎世宁(—年),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花阴双鹤图》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赏,画面色彩艳丽,设色以朱红,石绿,石黄、蛤粉等,画中四鹤像是一个优雅温馨的家庭,画面雅而不俗,足见郎世宁技艺超群。
4
《牧马图》设色画绢本,纵27.5厘米、横34.1厘米。韩干(—年前后),韩干是唐玄宗(-年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此幅画一牧马人骑白马,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上有宋徽宗题字:“韩干真迹,丁亥御笔。”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准确、简炼,真实。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
5
《天女献花图设色画》
绢本,纵26.6厘米、横51.4厘米。刘松年(约—8年),浙江金华汤溪人。刘松年工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人称“小景山水”。此图中天女手捧花篮,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实生动的效果。图中布局疏密有致、离合有序。线条或刚或柔,表现出衣衫的不同质感。设色以沉稳为主,又以朱砂色来体现天女青春活泼的体态。画面动静结合,不着背景,给人无穷想象。
06
《山径春行图》
设色画绢本,纵27.4厘米、横43.1厘米。马远(约-约年后),南宋绘画大师,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此图描绘的内容为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着。他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气里。南宋宁宗杨皇后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
07
《竹石锦鸠图》
设色画绢本,纵23.6厘米、横45.7厘米。黄居寀(—年后)成都人。画中古木巨石旁,荆竹丛生,一弯溪水潺湲流过。一群斑鸠悠闲地在此休憩: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树枝上梳理羽毛作日光浴,有的低首翘尾地站在溪旁饮水,有的站在巨石上,摆出鞠躬、鼓颈的姿势,向下方的斑鸠“咕-咕-咕-”地鸣唱示好。画家以精妙的画笔捕捉这一幕斑鸠群集的画面,至为难得。此外,纵横乖张的古树枝丫、浓淡对比强烈的斑驳巨石、虚渺无际的溪畔,更为这幕自然增添不少奇幻诡谲的气氛。
08
《山水扇面》
《观瀑图》
《观瀑图》纵24.6厘米、横25.6厘米。夏圭(-),是南宋宁、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笔简练、墨色淋漓、并习于突出近景、将景物置于画幅半边(人称「夏半边」)。
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声中,顺着弯曲的山径,我们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涧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着两株犹如巨龙般的长松。两名高士倚坐于亭内,望着远处峰峦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惬意。
《山水扇面》设色画泥金纸本,纵16.1厘米、横51.4厘米。王时敏(—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南直隶苏州人,“四王”第一代人。
此画大部分用墨笔,且墨法淳厚,承黄子久之意,远山施石绿,近山用墨皴铺成,并以少许淡色辅之,山林、小桥、溪流、水草、茅屋,托出一种“逸隐”之意,自有他的情趣所在。画面中用笔不多,但细秀清雅;用色亦不多,点到为止;但却不惜墨色,渲树、染石、点山厚重浓密,有一种大气淳厚之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扇面小画。
9
馆藏《紫薇扇面》
泥金纸本,纵17.7厘米、横47.9厘米。陈淳(-年),江苏长洲人。字道复,处来以道复而闻名,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陈淳天资聪颖,才华甚高,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尝从文征明学书画,极得文氏的赞许。画擅长写意花卉,尤妙写生,后人把他同徐渭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卉画的新格调。亦画山水,笔迹放纵,对後后后世水墨写意画甚有影响。
信息来源:恩施州博物馆
〔编辑·刘芳
审核·向锐/魏娜
签发·彭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