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爱的,请你告诉我快乐有优劣之分么 [复制链接]

1#
河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23404.html

去年,参加单位组织的公派外出培训活动,遇到一位很有水平的博士生导师给我们讲政治课,课上老师苦口婆心地给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

放下手机,停止碎片化阅读。为什么不去读获得矛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呢?为什么要去读《将军在上》,要去看穿越剧呢?我告诉你们,你们想要的情感、深刻、幽默、颜色……等等,在这些大部头里都有,而且在触动人性灵魂方面更胜一筹。为什么要去吃垃圾食品,不去吃健康饮食呢?

老师的意思是,建议我们去读经典著作,以此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快乐,不建议我们去读没有营养的网络小说,认为后者是垃圾食品。

但是,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化产品的普及,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多地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读大部头的经典著作。为什么呢?

原因大概在于:

1、大部头经典著作阅读门槛比较高,很多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深度不够的人,读起来比较费劲,参透不了其中的深刻,就很难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

2、网络小说阅读门槛比较低,任何识字的人都可以读得懂,而且可以迅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阅读的“快乐”。

3、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读网络小说快乐来得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很多人就趋向于去读网络小说。

在这里,我不禁想让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阅读网络小说获得的快乐体验,与阅读经典大部头获得的快乐体验,两者相比,有优劣之分么?或者说,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么?

有人会说,当然有优劣之分。就像我们的博士生导师讲的那样,大部头是健康食品,里面不仅有网络小说里的情感、深刻、幽默、颜色,甚至在触动人性灵魂层面更胜一筹。

如果说,读网络快餐小说相当于吃肯德基、麦当劳等垃圾食品,那么读大部头等经典著作就相当于吃满汉全席。后者难度更高,由此获得的快乐质量也更高,当然更高级。

也有人会说,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快乐。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就感觉本身而言,没有优劣之分。获得快乐的方式和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的结果。当你读了某些东西以后,你获得了快乐和满足,这就够了,就算达到目的了。

就好比你问,一个穷光蛋躺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与一个大富豪躺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他们因此获得的快乐有优劣之分么?

大富豪是通过自己辛辛苦苦赚钱,终于获得了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的空闲和快乐;穷光蛋因为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出门就是海,所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非常方便快捷。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都享受到了日光浴。你能说,哪个快乐更高级,哪个快乐更低级?

针对这一问题,《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提出这样的论断:

人的幸福快乐从生物学角度讲,就是大脑里面控制交感神经的一种脑垂体分泌。不管做什么,只要能够刺激这种脑垂体分泌,人就可以获得幸福快乐的情绪体验。所以,沉迷游戏也好,吸毒也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好,都会刺激这种脑垂体分泌。从纯生物学角度讲,这几种方式带给人的快乐感受体验没有区别。

很明显,尤瓦尔·赫拉利是想告诉我们,从纯生物学角度来讲:快乐没有优劣之分,都仅仅是身体内部的脑垂体分泌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讲,貌似印证了我们上面讲的第二种观点:快乐没有优劣之分,那些以“获得快乐的方式和过程”对快乐进行优劣划分的观点,有点太过于主观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大家都不再需要通过努力去获得更高级的快乐,而是随随便便放纵一下自己,去打打游戏,读读网络小说,吸吸毒,再或者干脆就买点针剂来直接注射到身体里,只要能够刺激那种脑垂体分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快乐。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儿?有很多心灵鸡汤告诉我们:高级快乐靠自律,低级快乐靠放纵;甚至俞敏洪老师也曾经说过: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也就是说,社会主流观点(以下简称“主流说”)认为:快乐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的。可是与此同时,尤瓦尔·赫拉利和上面的第二种观点(以下简称“非主流说”)说的貌似也很有道理。到底哪个说得是对的呢?

针对这个分歧,我是这样认为的:

1、这两种观点定义快乐的角度不一样。

“主流说”是从精神层面来讲的,“非主流说”是从纯生物学角度来讲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说的都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从纯生物学角度来讲,快乐确实是没有优劣之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神经反射;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讲,快乐确实又是有优劣之分的,就像“一分价钱一分货”,快乐的高级程度与你为获得这种快乐付出的相对成本(主要指时间和精力)成正比,获得快乐的过程有多艰难,最后获得的快乐体验就有多强烈。

2、人类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动物,而是有感情、有思维、有精神世界的群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可以从纯生物学角度来评价人类的快乐体验。如果作为学术研究讨论可以,但是如果仅仅从纯生物学角度来评价人类的快乐体验,就无形中拉低了人类的生物层次。

如果能接受这一点,那就好办了。既然是有思维、有精神世界,那么我们就可以撇除生物学角度,而回到精神层面上,来讨论“快乐是否有优劣之分”这个问题。而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讨论过,此处无需赘述了。

3、高级快乐带给人以滋养,低级快乐带给人的是消耗。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高级快乐一般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自律和克制才可以得到,比如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读经典著作以获得阅读的快乐,通过努力奋斗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以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持之以恒地科学饮食和锻炼以保持健美的身材等等。

而低级快乐则来得相对比较容易,比如玩游戏,在一局又一局的输赢之间体会转瞬即逝的快乐;比如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张开嘴巴放开肚皮只管“吃吃吃”,就可以获得美食带来的快感等等。

高级快乐的获取需要首先树立一个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成本,在这个获得过程中,人们收获了知识、阅历、磨炼,在一次又一次获得快乐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智慧和品质的进阶提升。

低级快乐的获取,因为获得相对容易,在周而复始的快乐获得过程中,没有任何高品质的进阶收获,只有原地打转的廉价的生物学角度的感官体验。久了,会让人空虚迷茫,进而迷失方向。

所以,从精神层面来讲,快乐还是有优劣之分的。其实,体验过高级快乐的人,很难再从低级快乐中获取快乐。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多去体验高级快乐,优质产品接触多了,他们自然就会生出自觉抵制劣质产品的免疫力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