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业五年,我为什么变得更穷了孙瑞希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

孙瑞希

写在前面:

昨天有位读者给我留言。他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种毕业到现在越来越穷的感觉#。

这位读者说:“毕业那年找不到工作,特别焦虑;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微薄的收入支付了房租水电交通费后竟然没有结余,只好让家里接济;好不容易学点本事,涨了工资,却发现,无论如何也存不下钱。”

是什么导致了毕业五年,越来越穷了呢?

01

没有找准职业赛道,收入增长困难,存款无力

我的一位来访者蒋辉(化名),5年前毕业于某高校。今年十一期间,蒋辉参加了班长组织的大学同学聚会。都说毕业五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话的确不假。正是这次聚会,让蒋辉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同学晓庄,毕业后去了北京,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开发。头一年,薪水4K,扣除保险及房租,剩下的钱就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工作的第三年,晓庄跳槽了,薪水涨至15K。去年年末,晓庄跳槽进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薪水已飙升至30K。

谈起工作,晓庄眼睛放着光,这几年他一直做数据开发,他说他特别享受工作的过程。他在技术领域钻研的深度,让很多同学叹服。

蒋辉本人,毕业后留在了大学所在的那个省会城市。他进入一家企业,做Java开发,目前月薪15K。蒋辉说,大学的时候,自己的成绩平平,对于专业本身,他也并不喜欢。目前从事的这份工作,也谈不上感兴趣。只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他更愿意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室友嘉豪,毕业后去了深圳,一开始也是在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工作。没做多久觉得不喜欢,又跑去上海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做产品运营。产品运营也不喜欢,又跑去北京做区块链推广。今年2月以来,币圈行情持续下跌,进入“熊市”。嘉豪说,自己已经不喜欢区块链了,要再换一份喜欢的工作……

昔日的大学同窗,在毕业五年后,有人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有人陷入成长的瓶颈中,有人至今还没找准自己的赛道……

这种差距之大,像是一个断崖。如果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未来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哪怕再努力奋斗18年也很难坐在一起“喝咖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毕业的3-5年都在不停地摸索,有些人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并持续地深耕下去,比如晓庄。有些人即便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也一直闷头把手头的事做好做精,比如蒋辉。

到毕业第五年的时候,这两种人慢慢积累出了竞争优势。而有些人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他们勉为其难地做着手头的工作,时不时地切换职业赛道,一直不停地试错,比如嘉豪。

第一种人属于最幸运的人,他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打磨出能够做好这件事情的职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通常我们说,他们进入了“优势区”。

第二种人,虽然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但是他们同样也打磨出能够做好做精这件事情的职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通常我们说,他们进入了“退路区”。也就是说,工作不定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养家糊口没问题。

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论喜欢与否,他们都在做着擅长的事。所以随着职业能力的提升,他们就有机会升职加薪。

第三种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领域,对于手头的工作也万般挑剔,他们不停地切换职业领域,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但是世界上的工作有几万种之多,他们在不停的试错当中,在哪一个领域都没有深厚的积累。也就是说,他们做着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也不那么擅长的工作,他们进入了“盲区”。

在职业盲区中,你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升职加薪困难,因此收入增长困难,存款也就无力。

罗振宇说:成功等于核心算法乘以重复动作。重复动作可以靠努力和坚持,但核心算法如果错了,那就相当于一堆0前面少了个1,这串数字就没有了意义。

在职业发展中,你的核心算法是找到优势区,退而求其次是“退路区”。如果做不到,你可以借助生涯咨询师的眼睛,帮你看清未来的路。毕竟,方向性的选择比努力更关键。

02

工资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贵

毕业头一年,工资普遍偏低。由于刚进入职场,职业技能空白,所以很多人每天累成狗,除去房租等必要开支外,大家都省吃俭用,毕竟人生才刚刚开始。

毕业第二年,还在同样的岗位上(当然,少数发展得比较快的同学已经升迁),职业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不那么焦虑了。想想辛苦工作的自己,有时候会给自己一些奖励。看场电影,喝个下午茶,偶尔买件漂亮的衣服和以前舍不得买的化妆品。

毕业第三年,对生活开始有了更多期盼。朋友圈里阿黑晒出了在海滨度假的照片;阿白晒出了参加某大咖线下大课的照片。你想想自己,工作不易,也该给自己点鼓励。

于是你给自己打了一针鸡血,这针鸡血可能是攒个三个月工资出去度假换来的,也可能是攒了两个月工资出去培训换来的。它们一个能让你开心,一个能让你成长。美中不足的是,你的口袋又瘪了。

毕业第四年,你升职了,也加薪了,你搬出了粗陋的合租房,住进了独立的小公寓。你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衣服更考究了。你的生活慢慢变好,你已经很少去吃沙县小吃了,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餐厅。

毕业第五年,身边开始有人陆续结婚了,有些同学甚至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你也开始着急了。你终于承认,毕业五年来,工资涨了,但欲望也在增长,秋水共海天一色。看着手头的存款才发现,毕业五年,自己还是个穷人。

03

警惕贫穷带来的“稀缺头脑模式”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带来的稀缺。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沙菲尔曾经合著过一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书中谈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稀缺头脑模式”。大致意思是,当一个人某样资源特别匮乏时,精力就会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获取这样匮乏的资源中,而没有余闲的精力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