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夏护肤重头戏防晒盲区大盘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那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忽而今夏

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便是谷雨、立夏,紫外线随着气温的爬升一步步增强。在大南方或者海拔高的地区,4月份紫外线已经很强,朋友们防晒功课要加倍重视起来啦!

今天这篇文章,博导会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些和防晒相关的知识盲区。

ABCR法则

因为仅靠防晒霜的防晒是不完整的,即使防晒霜质量再好也没用。防晒更重要的是不晒和少晒,牢记ABCR法则。

Avoid躲避:减少与紫外线接触,减少在正午时分、春夏季等紫外线强度高的时间外出,海拔高地区、海边等地方也少去,在室内亦可拉上窗帘。

Block遮挡:在户外尽量留在阴凉处,并搭配使用防晒衣、遮阳伞、墨镜等俗称“硬防晒”的工具。

Cream防晒霜:A、B两项是最有效的防晒,但人们日常生活很难完全做到,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方便又有效的防晒霜,也就是“软防晒”来帮助皮肤远离紫外线侵害。

Re-apply补涂:防晒霜的防护时间有效,涂一次并不能保证全天有效,所以需要及时足量补涂,一般来说户外活动每2小时一次。

ABCR四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才是妥当的。如果常常在外面跑,却只涂防晒霜,而且还不足量不及时补涂,防晒效果大打折扣那肯定是会晒伤晒黑的。

另外,防晒霜是否足量使用也直接影响防晒效果。目前公认的防晒产品使用标准是每平方厘米2mg/m2,直观来说就是每次涂抹约一元硬币大小。

只有达到以上用量,才能得到包装上标示的「SPF」、「PA」值所对应的防晒效果。

防晒那么多,该怎么选

要选防晒就得先来认识一下防晒

在20世纪30年代民众热爱日光浴的欧洲,小麦色皮肤代表着富裕和健康,科学家为了减少晒伤和皮肤癌的出现而发明了防晒产品。

60年代,SPF(SunProtectionFactor)防晒值理念被提出,70年代出现第一款可以同时对抗UVA和UVB的产品。

80世纪美国FDA制定防晒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执行标准,至此现代防晒产品的基本体系建立完毕。随后便是各大品牌争奇斗艳,不断研发推出更为成熟的产品。

从无到有再到相对成熟,防晒的发展历史短短不到百年。但随着近年防晒意识的不断普及,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防晒产品已经非常多了。

在购买一款防晒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如何做决定。

1/物理防晒or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更为科学的说法是“无机防晒”和“有机防晒”,前者靠微粒遮蔽和反射紫外线,后者则通过吸收分解紫外线完成任务。

两者各有明显的优缺点,物理防晒性质稳定温和对皮肤刺激性小,但通常厚重油腻、泛白且不易清洗;

化学防晒肤感清透舒适易清洗,但吸收紫外线后防晒效果会逐渐变弱,部分化学防晒剂对皮肤有刺激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来说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缺点虽然并未完全被克服,但肤感好的物理防晒和温和的化学防晒都是存在的。

而且为了综合两种防晒剂的优点,也出现了物化结合防晒。在区分类别时,如果成分表上有氧化锌(ZincOxide)和二氧化钛(TitaniumDioxide),那么它是一款物理防晒或者物化防晒,看不到这两个成分的一般就是纯化学防晒。

由于两类防晒剂各有利弊,所以目前防护能力较全面的防晒多为物化结合。随着人们对防晒产品使用感的挑剔程度日益上升,为了减少油腻和泛白,现在物理(无机)防晒剂的颗粒有越做越小的趋势。

二氧化钛颗粒大小和透明度的关系

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虽然特点明显,但工艺和配方落实到具体产品上有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并不需要抱着“必须用“或”坚决不用“的心态,符合皮肤所需才是最重要的。

2/使用场景

说到使用场景,很多人问室内到底需不需要使用防晒霜。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紫外线的确可以穿透窗户玻璃到达皮肤。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大家只需要考虑自己的防晒目标是什么。

实现不同目标所需防晒用量和频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只为了健康预防皮肤癌那日常只要不暴晒都没问题,如果是为了尽可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那肯定是越严格越有效果。

对于普通上班上学一族或者室内活动较多的人群来说,日常如果能够做到补涂(至少午休补一次)使用SPF30的防晒霜就可以了,夏天可以换成SPF50的产品。若在户外活动则需要选择SPF50或以上且具备防水功能的防晒。

外出活动时不要吝啬在防晒方面的投入,花钱买优质防晒涂足量,再搭配有效的硬防晒工具,绝对会比晒坏了回来靠各种精华修复划算。

3/防晒霜与肤质的匹配度

防晒很重要,但防晒霜的使用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防晒剂带来的刺激、拔干、闷痘、卸妆对屏障可能造成的损伤等等,都是使用防晒霜的潜在危险。当中利弊的权衡,需要结合皮肤实际状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来考虑。

物理防晒温和不刺激,但通常要么难以清洗要么容易拔干。所以看似温和的产品不一定就适合干燥和敏感皮肤。

爱拔干的摇摇乐型防晒也不适合干皮和敏感皮,相对容易清洗的物化结合防晒或者温和的纯化学防晒,搭配遮阳帽、墨镜、口罩等硬防晒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屏障相对健康、耐受性相对强的中性皮、混合皮和油皮,根据自己对使用感的喜好以及使用场景来选择即可。

防晒搓泥怎么办

搓泥这个事情吧,博导多年护肤经验总结下来就是:看命。

不要说不同产品特点各异,就算同一款产品也会今天不搓泥明天不搓泥,和A产品搭配不搓泥和B产品搭配搓泥......

就的实践而言,避免搓泥目前有3个办法是比较有效的:

避免在防晒霜前使用含硅量高的护肤品护肤品涂抹后等待一阵子,稳定后再叠加防晒涂抹防晒时不要来回打圈,尽量顺着一个方向涂抹或拍开涂了防晒到底要不要卸妆

一般来说,不是绝对标准:

纯化学防晒用洁面即可洗掉物理防晒、物化防晒需要卸妆防晒能不能被洗干净,跟产品特点、使用者的皮肤状态也有很大关系。防晒剂浓度高、附着力强、具备防水防汗功能的产品相对难洗,反之容易清洗;

在爱出油出汗的皮肤上,还没等到清洗就已经被溶解不少了;

而在少油少汗的脸上,往往安静乖巧地停留着,清洗起来自然需要多费点功夫。

关于清洗防晒并没有万能的公式,还是需要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好好琢磨一下。

一张图教你判断防晒是否洗干净:

防晒扫盲小总结

不晒少晒、硬防晒效果大于只涂防晒霜防晒霜需足量涂抹否则白费功夫物理、化学防晒各有优缺点,根据肤质和需求选择纯化学防晒一般可用洁面清洗其余建议使用卸妆产品和洗卸合一洁面博导的防晒扫盲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做好保湿、防晒、抗氧化。祝愿看了博导文章的姐妹们,咱们10年后依然肤白貌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