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乌龙散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5/9407772.html 当暑气还在全国各地蒸腾
秋天在不经意间来“敲门”了!
8月7日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来了!
“秋,禾谷熟也。”
立秋寓意秋季开始
进入收获的时节
满眼的金黄就是
对春天最好的应诺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不过说“秋高气爽”还为时尚早
“热在三伏,秋后一伏”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
广东人的“烤”验
可远远没有结束呢
“大暑小暑不算暑,
立秋处暑正当暑。”
尽管暑热未消,秋阳肆虐
但大自然已经在悄悄进行着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过后
昼夜温差逐渐变大
早晚时分伴有微微北风
为难耐的炎热送来阵阵凉意
当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
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从叶中探出头来
感阴而鸣的知了
在树枝上鸣叫
“一叶落知天下秋。”
正所谓春华秋实
至此夏日的绿树浓荫
将慢慢褪下
且期待屋前第一片落叶
迎接那山空水静的诗意清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立秋是重要的“四时八节”之一
民间会举办各种祭祀
庆祝丰收的活动
随着庄稼的成熟
南方的山区
迎来了“晒秋”的最旺时节
人们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
给收获的农作物集体晒“日光浴”
营造一场喜庆丰收的晒秋“盛典”
有的地方还会举办秋忙会
为的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
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还能欣赏到戏剧演出
跑马、耍猴等节目
秋季也是“长膘”的季节
在准备“贴秋膘”之前
先要在立秋这天称一下体重
并与立夏时进行对比
体重减轻了就称为“苦夏”
瘦了就需要“补”
今天就来称一下看看
这个夏天过得滋润吗
“立秋啃秋瓜”
在酷热干燥的立秋
谁能拒绝一个汁甜肉脆的
红瓤西瓜呢?
每逢立秋
人们会买西瓜回家
众人围在一起品尝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经过了盛夏的重重“烤”打
又从“大火猛攻”
转为“小火慢炖”
人们往往极易产生倦怠之感
“春秋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是适当进补的绝佳时机
可以吃一些生津养阴的食物
山药、百合、芡实等
都是滋养进补的爆款单品
广仔推荐
这7道养生粥茶方
希望能帮助大家
润肺生津、梳理调补
//
花草茶
立秋后最宜喝青茶。青茶性味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清热,又能生津液。此外,昆仑雪菊茶也值得推荐,能有效滋阴润燥,宁神静心,很适合秋季养生。
昆仑雪菊茶
原料:昆仑雪菊15朵,水适量。
做法:将昆仑雪菊置于杯内,倒入热水,水温约95℃;将第一泡水倒掉,清洗杂质;再倒入热水冲泡,焖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昆仑雪菊味苦,性平,归肝、大肠二经。能消除秋燥,滋阴生津,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此外,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促进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等。
橘红养生茶
原料:橘红3~6克、绿茶5克,水适量。
做法:将橘红、绿茶置于杯内,加注热水冲泡5分钟;将泡过的橘红和绿茶连茶汤一起放入锅内,隔水蒸20分钟,即可饮服。
功效:橘红性温,味辛、苦,归肺、脾二经。可润肺消痰、理气止咳,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
用量:每日一剂。
养生茶
甘麦大枣茶
原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甘草、浮小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大枣可嚼食)。也可将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毫升,一日内分2~3次服完。
功效:除烦、安神。
乌梅生姜茶
原料:乌梅1个(去核)、生姜1~2片、红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去核,乌梅肉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丝,同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半小时即可。
功效:生津、暖胃、健脾。
养生粥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百合杏仁红小豆粥
原料:百合10克,杏仁6克,红小豆30克,粳米适量,白糖少许或无。
做法:先将红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清肺火热。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鼻燥、口苦者。
百合银耳莲子粥
原料:莲子10克、百合10克、银耳20克、枸杞5克、糯米50克、红枣10克。
做法:将莲子去心、百合、银耳、枸杞和红枣分别用温水浸泡30分钟左右。锅中水煮开,放入食材,大火煮沸,继续小火慢煮15分钟左右。出锅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白糖。
功效: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百合银耳莲子粥,是夏末秋初润肺养肺的佳品,老少皆宜的食物。
自立秋始
愿所有美好不负盛约
愿所有付出都会值得!
迎立秋,美滋滋!
News
原标题:《挥汗如雨!广东人的立秋原来这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