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助力长高
0-3岁婴幼儿期的运动建议
运动类型:锻炼运动协调能力,攀登、爬行、跑、跳。亲子互动为主,间歇游戏活动;
运动强度:低中强度为主,动静游戏交替,切勿大汗淋漓;
运动时长:0-1岁不限制每天活动的总时间,1-3岁每天活动总时间需达到min。
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运动建议
运动类型:室外活动(日光浴),跳跃性运动(摸高、跳操、跳舞),或游泳、球类运动等;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为主,不可承受经常性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间:每天身体累计活动总时间需达min,其中中等强度活动需60min。
7-10岁青春期前儿童的运动建议
运动类型:定向培养运动能力,避免参加对抗性高强度项目。以球类运动和跳跃运动为主。具体项目:跳绳,游泳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为主,避免长时间高强度活动。
运动时间:每天=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次持续=30min~60min为宜。每周=3天的锻炼肌肉力量的抗阻运动。
11-16岁青春期儿童运动建议
运动类型:适宜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纵向运动对身高的增长有利,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都是可以选择的。
运动强度:中高强度为主,但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间:每天=60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次持续=30min/次=3天抗阻运动/周。
运动后效果评估
心肺机能:最高心率、呼吸频率、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心率
内分泌激素水平: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因子
形态变化: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
科学饮食健康成长
1.《柳叶刀》年发表一份来自WHO的报告,超过1/3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肥胖和营养不足同时存在。
2.截止到年,中国有20%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而年这一比例是5%。
3.营养不良使得体重、身高的落后,容易罹患呼吸、消化等各系统感染性疾病。而婴幼儿期营养不足,然后学龄期开始体重增加,极其加大了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4.肥胖可以引起儿童发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肌肉与骨骼发育不足等代谢异常。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学龄儿童(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营养的五项核心原则:
①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
②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③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④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⑤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孩子缺乏专注力成绩下滑早干预
“多动症”:学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为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为特征,学龄儿童患病率4%-12%,66%-85%患儿的多动症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
“注意力不集中”症状表现:经常不能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