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颗球果的旅程 [复制链接]

1#

球果对于林区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就是在这样一颗小小的球果里,却蕴含了大大的生态价值。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库都尔林业局迎来了十余年一遇的球果小丰年。宁静的林海热闹了起来,干部职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连机器也焕发了生机,开始恢复了运转……

10月24日一大早,笔者来到了球果调制中心——原林苗圃,就被眼前球果丰收的景象震撼到了。金灿灿的球果铺满场院和温室大棚,忙碌的苗圃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享受着自然的馈赠,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点“实”成金。

“天时、地利、人和。”原林苗圃副主任郑庆林用六个字简单概括了今年球果丰收的原因,他介绍说,在九月份已经完成了云杉、樟子松和落叶松球果的采收和收购,现在已经进入到调制种子阶段,一般要经过干燥、脱粒、净种、分级等工序,每一个流程都大有讲究。

生产技术员刘文芝的职责就是监督和把好各个工序的质量关,让每一颗球果的种子都能颗粒归仓。刘文芝带笔者来到了温室大棚,一股清新的松香味扑鼻而来,晾晒台上,落叶松球果正在享受着“日光浴”。“嘘……你听!”刘文芝打了一个手势,笔者凝神静听,细小而微弱的“砰砰砰”声回荡在大棚里。那些紧闭鳞片的球果在阳光和温度的催化下自然开裂,像极了一朵朵绽放的玫瑰花。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云杉球果的“地盘”。只见职工坐在球果堆上,将手中的两个球果反复摩擦磕碰,经过人工脱粒,带着“小翅膀”的种子便“刷刷刷”地抖落了出来。

球果还要“蒸桑拿”?笔者瞪大了眼睛。原来,有一些性格“倔强”没有自然开裂的云杉球果就要被送到烘干室。一进入烘干室,笔者就被“热量”包围了,果真如同“蒸桑拿”一样。此时,工作人员已是汗流浃背,尽管室内热气腾腾,他们要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往锅炉里填煤、掏灰、看温度表,让烘干室保持在50到55摄氏度,持续运转70个小时左右,球果才能被烘透。

“从球果上脱落的种子又去了哪里呢?”笔者问到。

“接下来就要进行净种了,将种粒和种翅分离,有风选和筛选两种方式。”刘文芝指着隔壁房间说,“轰隆隆”的声响就是风选机发出来的,将轻重不同的种粒进行分等级,同时祛除一些杂质和空粒,方便日后储存和播种。技术人员还要对调制出的种子做发芽率实验,经鉴定,种子质量达到了国标二级以上。那粒粒饱满的种子,就是对苗圃人辛苦劳作最好的回报。

对于苗圃人而言,每一粒种子都是珍贵的。因为在这些种子背后还凝聚了采摘人的辛苦和汗水。苗圃职工孙秀文就是采摘大*中的一员,球果的丰收也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每天早上五点去采球果,七点采完还要回单位上班。采球果都要靠工具,我站在十米高的铲车上采,当时心里还挺害怕的,但是一个多星期的纯收入能有三千元,相当于一个月工资了,再辛苦也值了。”可观的收入让孙文秀乐得合不拢嘴。

为了方便职工采集球果,林业局高级营林工程师刘德文还发明了球果采集“神器”。我们一同来到了球果生长地,虽然已经过了采摘期,但依然有很多球果挂在树上,刘德文向笔者展示工具的使用用法,轻而易举地就能将高处的球果采下来。“设计这件工具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不科学的采摘对母树带来的伤害,以后肯定还会继续改进,让功能更加完善。”刘德文这种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初心让笔者动容。

球果取之于自然,必然要用之于自然。原林苗圃主任兰福生说,今年总共采收26万斤球果,调制的种子将用于播种育苗和植树造林,选择培育乡土树种,能够极大提高造林成活率。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调制种子多斤,按照:2.5的比例,26万斤球果预计能调制种子斤左右。

然而,一颗球果的“旅程”并不止于这里,那些“希望的种子”将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在林区的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陈晓琳李金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