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科技意外大涨被疑护盘
信托深陷股权质押囚徒困境
10月16日,星星科技()开盘仅仅18分钟后,就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与之相比,沪深A股表现平平,所在电子元器件板块仍无起色。业内认为,星星科技的异动或与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叶仙玉年内的两次股权质押贷款有关,本次涨停之后,星星科技收盘价为13.13元/股(复权后)。类似星星科技这样的案例在A股中屡见不鲜。据Wind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以股权为质押,从银行、信托获取贷款就发生940起,而在2007年,这一数据还不足60起。然而股权质押融资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不断下行的A股指数也让背后的风险不断暴露。股权质押下的涨停板在星星科技股票异动的背后,是其控制人股权质押的频频动作。资料显示,2012年2月27日,星星科技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叶仙玉将自己所持的1155万股质押给农业银行台州海门支行,用以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根据星星科技公告,这部分股权被评估的最高余额为150612000元,折合每股13.04元。2012年9月27日,叶仙玉再次进行股权质押,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贷款,至此,叶仙玉所持的星星科技全部股权都已质押。与此同时,星星科技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一直不尽如人意,2011年8月19日,星星科技以21元/股的发行价登陆创业板,IPO首日收盘24元/股,曾短暂站上30元高位。随后,其股价就一路下跌,破发后最低为11.22元/股(复权后),这一价格相当于其股权质押贷款最高评估价的86%,也就是说,如果叶仙玉无法偿还1.5亿元的银行贷款,那么农行台州海门支行的账面上就损失2100万元。不过,这种账面浮亏很快就被抹平了。2012年10月16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星星科技开盘后迅速封死涨停板,重回13元上方。盘面的异动背后,神秘资金的大幅拉抬迹象明显。买入前五名全部为券商营业部,而卖出前五名中机构专用账户则占据前两席。“跌至股权质押贷款最高评估价下方,质押人所质押的股权将面临被强制平仓的风险,这或许是强行拉抬唯一的动机。”平安信托一位产品经理对《中国经营报》分析,股权质押从信托、银行贷款,放贷人都会设置平仓线和警戒线,一旦股价跌破警戒线,质押人就要“补仓”,以补钱、补股票或其他质押物来追加质押。星星科技叶仙玉这种股权质押贷款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主流方式。“股权质押贷款,目前有三种途径,一是质押给银行,直接获得贷款;二是质押给信托公司,发行股权质押信托,获得投资人融资,再发放给质押人;三是质押给券商,券商用质押的股权做融券业务。”前述平安信托产品经理告诉。据Wind数据统计,2007年,共计52笔股权质押给银行,信托公司为零笔。而2012年上半年,近质押给信托公司的股权质押就有470笔,银行同为470笔。同时,券商也逐步加入,共计9笔股权质押业务被券商获得。“相比质押给银行,股权质押信托的贷款发放速度更快。”前述产品经理表示,平安信托快则三五天,最慢十天就可发放,“而信托产品的销售也非常火爆,一个亿的小型信托产品几天就卖完,即使短期卖不出去,信托公司也会以过桥的方式先行发放。与此相比,银行股权质押贷款的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股权质押信托产品吸引众多A股大股东的不仅是速度快,费用也相对较低。“一般10到12个点,给信托产品购买客户的利润为8个点左右,除去托管费、渠道费用,信托公司大概可以赚2到3个点,也就是说除去成本后,规模为一个亿的信托产品可以实现净利润200万~300万元,而实际操作周期最多半个月。”该产品经理告诉,这种方法相对于民间动辄20%、30%的利率来说,借贷成本不足一半。零风险背后的囚徒困境火爆的信托产品销售市场让信托公司的胆子愈来愈大,短平快的操作手段加上严密的风控更让信托公司认为,股权质押信托是个零风险的“好产品”然而,跌跌不休的A股却为信托公司蒙上阴影,“破仓”后的兑付风险逐渐体现。“股权质押融资一般都是短期行为,不超过两年,在协议中,会详细规定警戒线与平仓线,并且实时监控股价。”广州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认为,信托公司认为股权质押信托产品是零风险,是基于质押人不会愿意股票因股价下跌而失去控制权,“他们会想办法让股价处于安全线之上的”该负责人介绍,一般的信托公司会在协议中设置警戒线,具体为股权收益回购总价款减相关托管费用现金余额后的1.6倍,相当于质押股票产品成立日基准价的70%。当质押股票价格触及预警显示,受托人必须提醒出质人密切关注质押股票的交易价格变化,并提前准备保证金。举例来说,一只10元/股的股票,以5折抵押获得贷款,警戒线为7元/股,低于这个价格,质押人就需要准备保证金。而如果股票价格跌至6元/股之下,那么就必须追加保证金或者相当价值的股票。“平仓线就是抵押折价率,也就是说,一旦股价跌到5元/股,质押人的股票就会被强制平仓,这就是‘零风险’的依据,信托公司在此时既不赚钱也不亏钱。”该负责人说。而前述平安信托产品经理则认为,所谓的“零风险”是相对的。“风控较严的信托公司只接受流通盘,也有公司将限售股也列为业务对象,这就意味着平仓是个假命题,跌破平仓线后,信托公司就变成了股东。被迫平仓的股权质押信托至今尚未有案例,不过,类似星星科技这样触及警戒线的却屡有发生。2011年11月18日和12月14日,冠福家用()股东林文昌和林文洪两兄弟,分别将自己持有的全部冠福家用股票质押给吉林信托,当时冠福家用的股价在9元左右。随后,冠福家用由于业绩不好、ST预期强烈,股价出现连续下跌,一度成为两市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林氏兄弟的父亲、公司董事长林福椿3次将自己的6357万股股票质押给吉林信托,作为两个儿子此前质押的追加担保。此外,ST博信、超日太阳、苏宁电器等都先后陷入股权质押信托警戒线,而类似星星科技叶仙玉这样100%抵押的风险更大,一旦跌破警戒线,将面临无股票可补仓的境地。“放任股价下跌,则触发警戒线、平仓线,要被信托、银行逼债;如果用资金做上去,则涉嫌操纵股价。”资深信托人士刘擎认为,股权质押融资已经深陷“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