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927619.html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还真是跟咖啡色白茶杠上了。
也不得不承认,卖咖啡色白茶、喝咖啡色白茶的群体,真的很庞大,庞大到无法想象。
看来,这条利益链,牵扯甚广。
为此,“咖啡色老白茶派”,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言论,来维持自己的体面。
第一个言论就是,新白茶是绿白色,老白茶是咖啡色。
但这个言论丝毫没有科学证据来证明。
“咖啡色老白茶派”只能胡搅蛮缠地说,这是一个常识。
欧买糕,常识能代表科学么?不能。
常识能证明茶叶颜色为何从绿到咖么?不能。
但化学知识可以证明,茶叶从绿到变成咖啡色,是受热、过热、过度发酵所致。
过度发酵就不再符合白茶的工艺标准了。
于是这条“咖啡色老白茶派”的言论,便立不住脚,被打入冷宫,失宠了。
再于是他们便继续努力,创造了第二个言论:以前的白茶都是咖啡色的。
这条言论更加霸气,竟然直指福鼎白茶的过去,直指福鼎白茶有一个极为落后的过去。
这个新言论的大意是这样的:
以前的白茶大多没有复合萎凋,也没有什么技巧,大多都是操场上暴晒,晒干后麻袋一扎,也是这种咖啡色,因为含水率高,往往有酸味,这和做红工艺的白茶不一样,所有要区分对待。现在的做红、做旧工艺确实很多,但老白茶的工艺缺陷要区分对待,因为那时的白茶不可能或很少有正味的!
听完之后,我默默在心里给这条言论的始创者,点了一根蜡烛。
他这似是而非的一大段,一棍子把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规范化经营的福鼎龙头企业,以及方大师们,全敲了。
该为他惹了众怒而高兴呢?还是该为他长篇大论误导观众而生气呢?
佛说,无非亦无喜。
还是静下心来,认真为列位看官剖析这下这个“咖啡色老白茶派”的新言论,究竟有多少漏洞吧。
免得无辜的群众,又遭了殃。
《2》
先来说第一个漏洞。
言论里说,以前的白茶大多没有复合萎凋。
这立意起始的第一句,就大有语病。
新闻讲究“4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这新闻必备的四要素里,时间占第一位,可见要介绍一件新闻时,时间很重要。
白茶讲究年份,讲究采摘时间,讲究生产日期,这些,都需要具体而详尽的数字,才能体现其真实性。
而这条言论的开头,“咖啡色老白茶派”把立论的时间,定为“以前”。
说“以前”的白茶如何如何,“以前”的白茶工艺怎样怎样。
这就很明显,并不科学,也并不令人信服其后面的论述了。
这个含糊的时间概念“以前”,是指多久以前,是年以前,还是年以前,或者是年以前,甚至是清朝以前?
细看后文,并未说明。
只有笼统的以前,就把福鼎人做白茶的历史,给一笔颠倒了。
这种时间概念上的模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言者本身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时间是哪个年份或者哪些年份,所以只能含糊称为“以前”;一种是发言者不敢说出真实的年份是哪一年,所以只能含糊用以前来代替。
但不管是哪种,这种时间上的含糊,反证了这位发言者的不自信,掌握论据的不充分,以及表述上的不严谨。
而开头就这样不清不楚,后面的文字还有必要看下去,读下去,理解下去么?
当然不必了。
说句大白话,假设当年福鼎民间确实制茶工艺不行,但你连具体的时间都说不清楚,怎么还好意思上来胡乱宣传呢?
别看这位言论创造者在网上长篇大论看似很懂内情,其实,要是碰到专业人士,两句就被问懵了。
人家只要问,你说的以前,是哪一年,哪个以前?你说的这些,是听来的还是自己亲眼看到过的?
被问的人,立马就歇菜了。
这世上,不怕不懂,就怕不懂装懂。
《3》
第二个漏洞,是说复合萎凋的。
“咖啡色老白茶派”认为,“从前做白茶的那些人,是不懂得复合萎凋这种技术的。”因为不懂,“做茶全靠暴晒,晒成咖啡色”。
故而,他们进一步认为,“从前的人做的白茶,都是咖啡色”。
进而,就顺理成章地引出“老白茶都是咖啡色”这个重要论证结果来。
这个逻辑,在不懂白茶,没亲自参与加工制作过白茶的人眼中,是极有道理的。
但,一旦懂点白茶的历史,春茶季的时候去福鼎去过几趟,就会知道,这个逻辑,完全不成立。
首先,“咖啡色老白茶派”就把室内萎凋与复式萎凋给弄混了。
他大概是想说,从前的人做白茶,没钱,买不起室内萎凋的槽,家里房子也不够大,摆不下巨大的室内萎凋槽,所以,从前的人是不做室内萎凋的,只做暴晒,一晒,就晒成咖啡色的了。(他把日光萎凋理解为了暴晒,这是又一个漏洞,下文另述)。
真实的情况是,在福鼎,很早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萎凋槽做白茶了。
福鼎的室内萎凋槽,还是方守龙方大师发明的,至今无偿给大家使用的。
并且,在更远一些的政和,自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以来,加工白茶的工艺中便一直是有室内萎凋的,只不过不是现代这种室内萎凋槽,用的是传统手编的竹筛。
这些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并非村姑陈杜撰,一查便知。
所以,说从前的白茶大多没有室内萎凋,没有复合萎凋,这实在是,没有查过历史书,没有查过地方志,纯属胡扯。
《4》
第三个漏洞,是把日光萎凋说成是暴晒。
日光萎凋,是一门极好的加工制作白茶的工艺。
说是最顶级的,也不为过。
日光萎凋白茶,最麻烦,最繁琐,但对茶叶来说,最好。
关于茶叶日光萎凋的好处,专家学者们是有研究的,这里就不摘抄了。感兴趣的茶友,请查阅刘勤晋教授的论文,知网里有。
关于日光萎凋的麻烦,村姑陈从前的文章里都写过,不下二十篇,感兴趣的茶友,可以搜出来看,搜我写了三四年的春茶季文章,里面很详细。
在这里只是想说明,日光萎凋与曝晒,是不一样的两件事。
白茶摊在水筛里,架上离地70公分的架子,放在院子里接受阳光的萎凋,这在普通人的走马观花里,便容易称作“暴晒”。
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有曝,只有晒。
而这个晒,也并不是晒竹笋,晒缸豆,晒萝卜干的那种晒,人家是温和的,有时间段的,有严格温度控制的,晒。
一天顶多只晒五六个小时的“晒”,阳光太烈就要收起来的“晒”,下雨了马上就要停止的“晒”。
所以,以为日光萎凋就是狂晒一通,像晒被子一样的茶友,估计能接受“咖啡色老白茶派”的观点,认为白茶一晒就咖啡色,故而老白茶就是咖啡色的。
人家的晒,是温的,温柔的,不是西方人的日光浴。
殊不知,此晒非彼晒。
晒不同,工艺不同。
《5》
第四个漏洞,把部分农家自晒茶,当成了白茶的主流产品。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也仍旧有一些个别的茶农,不是开茶厂制茶的,只是小小的农户,自己家里有茶园,采完银针、采完牡丹、采完前期的寿眉茶青卖掉之后,余下来的时间,有空的时候自己采一点粗老的寿眉,晒晒自己喝。
这种茶,便是随便采一采,等级不太分;随便放院子里晒一晒,就收起来;收也是随便拿个袋子装一装。
但茶农这种自己随便做一做的白茶,是留着自己喝的。
像粗茶婆,就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茶。
这是不流通的。
不销售的。
并且,这种茶的产量也是不高的,跟正规大厂生产出来的白茶产量相比,是很低很低的,低到蚂蚁与大象的距离。
所以,怎么可能把这种农家自晒茶,当成是福鼎白茶的主流,凭借坐在车上随便一暼看到的场景,就推定全福鼎都是这样晒茶的,就据此断定从前的茶农都是这样晒茶的呢?
这也太武断了,太不负责了。
“咖啡色老白茶派”为了自己的言论能有鼻子有眼,能站得住脚,如此笔削春秋,各种生搬硬套,也是够拼的。
小妹拜服。
《6》
从前的人做白茶,也是讲究规范的。
从前的茶厂做白茶,也是有标准有要求的。
这一点,可以去请教梅相靖老先生,他的爷爷梅筱溪老老先生,当年领着全村的村民种白茶制白茶出口白茶,很是风生水起,造福了一方。
如果都按“咖啡色老白茶派”所言,从前的茶农做白茶都是随便晒一晒,晒成咖啡色来喝,请问,这些咖啡色的没什么味道的茶,是怎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呢?
难道当年中国茶走向世界,靠的就是咖啡色的白毫银针、咖啡色的白牡丹、咖啡色的贡眉么?
不不不。
想象一下,如果闻名海外的太姥银针,竟然是咖啡色的,那画面,真会令人内牛满面。
咖啡色就是作旧老白茶的标志,不必再争了。
有这个时间去胡诌,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如认真向方大师请教如何做白茶,如何做出好白茶,这才是正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