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据四川新闻网报道,近日,在峨眉山清音阁附近,有游客发现了一只胖乎乎的野兽,趴在树枝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叶,还时不时摸摸小圆脸,也许是身上有点痒,不得不低下头去蹭蹭毛。这家伙外形像丛林猫,但躯体比猫肥壮,脸蛋圆圆的,一双大眼睛,模样很萌很可爱。据向导介绍,当地人称这野兽为九节狼。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繁茂的植物资源,为种类众多的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峨眉山如此狭窄的区域范围内就分布有野生动物余种。
峨眉山四周为陡峭的悬崖,山顶植被以高大的峨嵋冷杉,下面生长着冷箭竹,其间还生有大量的杜鹃。有茂密的箭竹作为九节狼丰富的食物来源,原始林中的枯树和倒木则是九节狼理想的栖身之所,外加随处可见的水源,使得峨眉山成为了九节狼的一块天然的乐土。
01熊家这么萌,你却说我是干脆面,你才是干脆面,你全家都是干脆面!
九节狼属食肉目小熊猫科动物。因为身体肥胖,外形似熊又很像家猫,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猫大,故而中文学名叫小熊猫,又名红熊猫、红猫熊、小猫熊、火狐、金狗、山车娃、山门蹲等。
早在年,法国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首次描述并命名了小熊猫,还赞扬它是“自己见过最美的动物”。其实他不是第一个将这种动物介绍给世人的人。年,英国驻印军的一位少将哈德维克就在驻地附近发现了这一物种。
自小熊猫被发现以来,它的分类地位在很长时间内都存有争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小熊猫与浣熊很相近,外观也差不多,理当归于浣熊科。后来又学者认为小熊猫和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更近,应该把它们并为一科。
其实,这一分法就连小熊猫都不高兴了,人家长得这么萌,与干脆面浣熊又不是亲戚,你却说我是干脆面。你才是干脆面,你全家都是干脆面!
随后,很快有人基于解剖得到的形态证据,提出尽管跟浣熊有相似之处,但小熊猫自有其特点,应独立为小熊猫科。
所以说,尽管大熊猫、小熊猫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亲缘关系却很远,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科的动物,二者“分家”已有多万年了。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熊猫以前的英文名字就是熊猫。40多年后,科学家发现了另一种更大的熊猫,这种熊猫在结构上与小熊猫“非常相似”,为了区别这两种熊猫,科学家就把年发现的熊猫改称为小熊猫,而把年发现的熊猫称为大熊猫或熊猫。由此可见,小熊猫真是有苦说不出呀!
02一张大花脸,围巾一样的大尾巴,上面竟然还长有九个环状斑纹
小熊猫向来就长得憨厚、呆萌、可爱,憨态可掬的形象很招人喜欢。看看,一双明亮澄澈的大眼睛,蓬松可爱的大尾巴。
更有意思的是,它全身都是圆圆的:头是圆的,下巴是圆的,耳朵是圆的,身体是圆的,就连动起来也像一个圆滚滚的棕色大皮球。
它的脸宽宽的,白色、棕色的毛构成一张大花脸,只是面部白色花纹不像大熊猫那样明显。小熊猫体形肥胖,四肢粗短,体长40-65厘米,体重4-6千克。
全身被有红褐色的长毛,粗而蓬松,十分亮丽,不论冬夏毛色没有明显的差异,偏偏腹部与四肢是黑的。这还不说,有的小熊猫臀背部长有橙黄色毛尖。
最可爱的还是它的尾巴,围巾一样的大尾巴,几乎和身体一样长,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一节,两节,三节……共有九节环纹,因此被四川人称为九节狼。听名字还蛮威猛的,其实别人真的一点不像狼,要说像一只调皮可人的九尾狐还说得过去!
《科学之友》杂志介绍说,小熊猫实际有12个环纹。不过,它尾巴真的很难数,不管是9个还是12个,大家也别忘了,在过去“九”是极数,代表最大,多数时是一种“虚词”,把12个记录成九个也比较常见。还有,有的小熊猫9个环纹,也有的说不准有12个,或者10个呢。
03与大熊猫喜欢阴湿竹林不同,小熊猫更喜爱阳光,常在树上晒日光浴
小熊猫是亚洲特有种,仅分布在横断山区与喜马拉雅山系。在国外,尼泊尔、不丹、印度与缅甸等地都有分布。
在中国境内,小熊猫曾见于贵州、甘肃南部、陕西和青海东南部,但现在只在四川、云南和西藏还有少量分布,其它的地区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在四川境内,小熊猫的分布基本与大熊猫重叠,有大熊猫的地方,一般也有小熊猫存在。
海拔-米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竹丛繁茂的地方,是小熊猫生活的最理想地方,当然,最好是林下就有茂密竹丛的林子。
这些地区常年气温不高不低。夏天,一般在25℃以下,小熊猫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地带觅食;而到了冬天,则在0-10℃之间,在阳坡河谷盆地,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木丛活动。
大熊猫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竹林里,但是小熊猫恰恰相反更喜爱阳光。如果遇到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小熊猫常在向阳的山崖或高出竹林的树上晒着日光浴,显得十分悠闲自在。
04吃完东西,总喜欢用脚掌擦擦小脸蛋;还有固定的“厕所”,每次尿尿都在那里
小熊猫生性喜欢独居,很少见它们结成小群活动。平时独自栖居在溪流和山泉附近,利用枯树洞或岩石洞筑成的巢穴中。只有每年的三四月到了发情期,小熊猫才会成双成对生活在一起。
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小熊猫喜欢在长满苔藓的树上休息,还不时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脸,或者用舌头不断地舔弄身上的细毛,这份悠然自得的闲情人间少有。
想要睡觉的时候,小熊猫就把整个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紧头部,还会用自己那条蓬松多毛的大尾巴当作枕头。如果感觉到有点冷时,就用尾巴蒙盖住头,胸部和腹部紧贴在树枝上,四条腿自然下垂伏卧在树枝上。
由于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小熊猫在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一点不怕滑倒。平日走起路来,小熊猫的前脚总是向内弯,像个老人走路摇摆、缓慢,与熊走路的姿势有得一拼。不过,尽管它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却是游泳健将、攀爬的高手与挖洞的能手。
这家伙很好动,常常在树枝上攀爬行走。胆子好大,竟敢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不怕掉下去。爬在树上时,和大熊猫一样,又慢又萌,还时不时给你做个鬼脸。
小熊猫常在小溪边活动,喜欢饮水。饮水时用舌头轻轻地舔吸,好像在品尝意大利葡萄酒庄园的陈酿,又像赶了几十千米的山路喜遇甘泉。
很爱干净,这点与小表兄浣熊一样。它们会在里窝边不远处找一处没长草的地方当厕所用,每次尿尿的时候,都会在这里方便。吃完东西,总喜欢用脚掌擦擦小脸蛋,还用舌头添嘴边,与人吃完饭洗个脸有异曲同工之妙。
05熊家吐舌头,才不是为了卖萌呢,是用来“嗅”敌人的气味
舌头是动物身上一种重要的器官。在一些动物身上,舌头不仅仅用来品尝美食的味道,有时候起到的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对于长颈鹿来说,除了帮助吃饭,舌头还可以挖鼻孔;对于老虎来说,舌头上布满了坚硬的肉刺,还有梳理的功能。
那么,小熊猫的舌头又有什么功能呢?
小熊猫十分温顺文雅,一副小猫似的稚气脸谱,从来看不到愁容。其实,它还特别爱卖萌,除了打滚熊抱,动不动就吐舌头,十分惹人喜爱。
其实,这些看似萌萌的动作,并不是单纯为了来卖萌的。舌头作为小熊猫一个重要的味觉器官,它们之所以吐舌头,一方面是为了散热;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舌头是它们的“侦察器”,它们正在用舌头在侦察敌情。
《人与自然》杂志介绍,小熊猫的舌头上有很多增大版的乳突,这些增大版的乳突如同一个个化学感受器,能接收到空气中的化学颗粒,让它们“尝出”周围是否有天敌或猛兽的气息。
大熊猫能及时避开危险,主要是靠鼻子特异的嗅觉功能,这个不足为奇;但是,小熊猫的侦查器就竟然是舌头,让它们能及时避开危险,那它为何不用鼻子呢?
06生起气来还会吐“口水”,受到威胁时爬到树上去躲避,无法逃走就站立来恐吓对手
小熊猫平时较为温顺,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很少发出声音。但一生起气来,就会发出像猫叫一样“嘶嘶”的叫声,同时还会吐“口水”。如果愤怒到极点,则发出一种短促而低沉的咕哝声,好像是在说,别欺侮我老实人。
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只好用舌头来嗅出危险。当感受到了威胁或者危险的时候,立即爬到树上去躲避敌害。
小熊猫还有一套“隐身衣”。在树上活动的时候,如有捕食者站在地面上往上望,是很难发现它,因为黑色的腹部可以使它们与周围浓密的树叶阴影融为一体。
一旦无法逃走,小熊猫也不会束手就擒,它会后肢站立,让其看起来身躯更大,以威慑和恐吓对手,然后用它们锋利的前爪进行自卫,如此一来,说不准还会吓跑捕食者。
07除了吃竹子,还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最爱吃野果,不过吃多了肠道会吃不消
大家知道,小熊猫虽然不是大熊猫的熊弟,却是口味相投的好朋友——他们的老家都在四川,都喜欢吃同一种食物:新鲜嫩美的冷箭竹和大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偶尔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茎、嫩芽、嫩叶。
但是,竹子的热量实在是太低了点,有时候嘴巴馋了,小熊猫也会捕食一些小鸟或鸟卵,有时也捕食一些小兽、蜂蜜、昆虫等打打牙祭。
这家伙,好不专一,还喜欢吃带有甜味的食物,最爱的零食非野果莫属。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科学家发现小熊猫喜欢三种糖:新曲霉、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不过,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吃多了,小熊猫的肠道会吃不消,说不准会拉肚子的。
觅食时,小熊猫由于身形矮小,往往需要借助枯倒的树木或灌木作为支撑来接近竹叶,就象搭了一个木架子,从而采食高秆枝上的竹叶。
小熊猫不会贪吃,吃饱后,要进行4个小时左右的长时间休息。就在觅食时,也进行短暂的休息,就算是打个盹。这样就保证了它有足够的精力去选择竹叶,解决食物营养低和消化能力有限的缺陷。
结语
目前,历史上长期的砍伐森林,很多地区的小熊猫仅残存在“孤岛”状的狭窄区域,对其繁衍后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熊猫犬瘟热等恶性传染病使小熊猫死亡率极高。小熊猫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野生小熊猫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目前仅有-只。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评估中,小熊猫的受胁等级由易危上调成了濒危。如果爱动物,就请给予它们足够的尊重和空间!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参考资料:《人与自然》杂志、《科学之友》杂志、《中国科学报》、《中国动物志》、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