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液 https://m.39.net/pf/a_5229043.html我家楼前临海。海边的木栈道和东海中路并行,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又是附近住户得天独厚的健身场地。有诗为证:木栈道:横空腾海蛟,化作木栈道,健体幸福路,爱情连心桥。
青岛沿海边的步行道中有许多段是木栈步行道,蜿蜒曲折近37公里。其中,坐落在东海中路海边的这段木栈道长三千多公尺。它西起台湾路南头,(原海域宾馆)拾级而下走过一段大理石阶梯,就进入东向的木梯路;如往西侧沿海边大坝而行,即可到达奥帆基地。
站在我家楼台,俯瞰东海中路这部分木栈道,更加别有风味。沿着蜿蜒起伏的金岸、银滩,黑色的木质梯道和一根一根的黄褐色围栏,像士兵列队,排列有序,沿老龙湾(注:海域名称)海滨绵延,穿山越洞而过。
栈道两侧,一面是绿树掩映下的海景阳光房,一面是白帆点点,鸥鹭戏水,鱼翔浅底的海面。走到能看见闻名遐迩的妈祖雕塑神像时,就到了银海大世界,也就是这段木栈道的东端了。这里既是游艇码头,也是游客必到的风景区。最吸引人们的标志性景点是:“高度从这里开始”——中国水准零点。这段木栈道委实给青岛、东部新区增光不少。
到了夏季,木栈道上游人如织。有附近居民散步的,快走健身的,乘凉的,遛狗的,也有来自世界各地、东南西北的内外宾客到此一游的。身着各式各色服装的人们,五彩缤纷地徜徉在栈道上,像逛公园般热闹。
一对对年轻情侣披着带有咸味的海风,沐浴着透过树荫的阳光,相互依偎着漫步在脚下浪花飞溅的栈道上,卿卿我我地说不完情话;三三俩俩的外地游客,正倚靠在栈道栏杆旁小憩,不时地望着一侧的别墅,高楼,又不舍地回转身双目痴痴地盯着大海,操着南腔北调,不无羡慕地纷纷感叹着仙境般的海景,下定决心要在青岛购房。
还有许多情侣,专程来到木栈道海滩拍婚纱照。有时遇到高温酷暑时,看到海里乘风破浪的弄潮儿,有的情侣也就顾不上原先的摄制计划了,小伙子嘻嘻哈哈地抱起准新娘,放在浅海里。顿时绽开了像笑脸般的朵朵浪花儿。他们的突兀,令摄影师又惊又喜,连忙手脚麻利地调整焦距,挪动位置,“咔嚓”、“咔嚓”,歪打正着地拍下了一帧帧经典之作——鸳鸯戏水的瞬间。
木栈道的夏天是一幅画。一位诗人曾经赞美木栈道夏天风情:
涛涌波潋滟,风吹帆缠绵。
沙鸥戏金岸,情侣卧银滩。
月洞琴声漫,群芳舞影妍。
海天一幅画,栈道挂中间。
木栈道下细软的金沙,银沙海滩,由浅入深地伸向碧绿的老龙湾。这里一年间大多是海天一色,白云悠悠。站在木栈道上放眼望去,碧海蓝天镶嵌着踏浪的白帆,沿岸稀有的五彩礁石,形态各异的如同石林矗立在浅海中。潮起潮落,不远处海中的大、小公岛,就像两艘巨轮,在海面上若隐若现。天气晴朗时,远远望去又像两座仙山从天边漂来。
对岸的黄岛、薛家岛隐隐约约看上去好似海市蜃楼。海平面上桥梁岛屿之间,高低不平,远远近近,断断续续,连在一起。一会儿显形,一会儿隐身。到处琼楼玉阁,绿树成荫,春意盎然,美轮美奂。令人惊叹不已,禁不住浮想联翩。
此时,一阵阵海风迎面微微吹来,仿佛在撩拨着你的心扉。眼前的景观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油画,人就像在画中游,令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陶醉在海的梦里。
木栈道的夏天是带颜色的。栈道下面绵长的海滩和湛蓝的海水,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趋之若鹜,纷至沓来。离开时,带走的是青岛夏天的颜色。在楼台经常看到有些外国男女,穿着游泳短裤或三点式,躺在沙滩上,晒起了日光浴,身上被日光晒的白里透红。前几年还成为一大“奇观”,如今人们已熟视无睹。
如果有外地亲戚和朋友来住上几日,我也会带着他们到木栈道品尝一下海风的味道。若住的时间长些,那么,带走的纪念品其中必定有青岛的颜色了。
我在海港工作四十多年。赋闲后,爱大海的情结依然不变。
夏天,我经常来到海边,打着赤脚,站在没膝的海水中,眺望着不远处的航道与锚地出神发愣。任凭海风带着浪花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身躯,尽情的地享受着那细细的海沙,在激流中来回抚摸着我的双脚。一不小心,也会被躲闪不及的浪卷,裹一身咸滋滋的海水。此时,就像一口气喝下了一大杯青岛扎啤,浑身上下暑气顿消。
忽然间,一声缠绵的汽笛声,把我的视野引向了一艘五颜六色的巨型货轮,正在徐徐向云海深处驶去。此刻,我的耳边仿佛回响起高晓松那句“诗和远方”的歌词。
木栈道夏天的风情令人神往。凡是来过木栈道的游客,一定会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夕阳西下。在栈道东南侧近海的凭栏处,有几个戴着草帽却被晒得黑里透红的垂钓者,正在有条不紊地甩着半自动的的鱼竿,收着鱼线,悬挂着鱼饵。
突然间,一根鱼竿抖动了起来,原来是一条鱼儿吞下鱼饵迅速逃之夭夭了。一位被海风吹成古铜色脸庞的白发钓翁调侃说:来这里的鱼儿也聪明啊,心眼子多的都成精了!话音未落却引起围观的人群一片欢笑声。笑声,与飘来的船笛声漫过绵长的栈道,萦绕在波光潋滟的海面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当晚霞缤纷的锦绣织满天边时,散步去木栈道呼吸海风的气息,欣赏海潮涌动着的火红夕阳,是个不错的选择。更惬意不过的是在面朝大海的咖啡屋,喝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拿铁了。
在木栈道中段大约一千公尺的地方,有一排原先“渔民”居住的石头房,大约有十几间。木栈道建起来后,多用来开小杂货店。四年前,有个年轻人,在这里开了一间与众不同的咖啡屋。咖啡屋取了个很有意思的英文名字:AWAKE,中文意思是“初醒”。
由于石头房具有渔村的风格,又座落在木栈道北侧的半坡上,涨大潮时波涛能漫过桥面。小屋的风格基本与海有关,一片片古旧船板拼接的桌椅板凳,渔民用的网索绳具,都作为原生态元素糅进了小屋的景色。
从木栈道进入咖啡屋,须经直上直下的一截铁梯才能爬上去,这大概也是诠释船舱到甲板的高度吧。咖啡屋不豪华,反而很简单。屋外面是走道,放上几张桌子,椅子,使人有在船上甲板看大海的感觉。
来的客人大多是外地游客和老外,他们喝着咖啡聊着天,有的各自玩着手机,在屋内守着一杯咖啡坐大半天或一个晚上。还有的索性到外面喝着咖啡读着书,呼吸着颇多的负离子,尽情地享受和煦的海风穿梭的气息,欣赏着白鸥在波光潋滟的海面上翩翩起舞。
此情此景,思绪不由自主地随同岸边悠扬的笛声和哗哗的海浪,合成了美妙的乐章,无忧无虑地徜徉在大自然赐予的空间里。让“初醒”的感觉把海天之间一切空虚盈满。
在木栈道上,还可以观赏到在其它地方见不到的许多世界名犬,也能感受到宠物给主人带来的快乐。一次偶遇一位遛狗的妩媚少妇,拽着一条白色戴着金项圈的漂亮巨型贵宾犬,一边急匆匆地走着,嘴里还不停地娇嗔地喊着“克林顿,慢点!”,“克林顿,慢点!,“等等妈妈,等等妈妈”!
听到喊声,我本能地侧过身驻足让路,心中不觉又好笑又好奇。没过多久,在木栈道上再次相遇,趁着狗稍安静时,我心无叵测地有意与少妇搭讪,终于释然了心中的好奇。原来是宠物狗的英文名字叫“cleanman”,(干净的男人)但发音不准,使自家爱犬让别人听起来与美国前总统重名。好在克林顿已下台,也不会再引起什么外事纠纷了。
内心正在发笑为其“点赞”时,突然被短促地几声连续喊叫“克林顿别跑”而中断。转眼间那少妇和她“克林顿”儿子从身后一阵风似地掠过。突然,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一句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生活是活出来的,快乐是乐出来的”。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快乐的底线,归根结底只是不同的人对幸福快乐的底线画的高低不同罢了。
夜幕降临时,也是木栈道最热闹的时候。栈道中途临海处的穿山洞,给游人带来的是另一种享受和神秘感。当年穿山开凿的山洞,本意是为了与下一段栈道连接。为了通风透光,又在洞的中段南侧洞壁中间凿开了一个圆洞。
每当海空中升起圆圆的皓月时,撒下的银光不仅指引游人穿行,而且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月亮长在洞里,可谓别有洞天了。因此得名:“月洞”。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命名,在民间传开,不经意间却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宾客,有得还专程来木栈道观光呢。
不仅如此,在木栈道的月洞里,还有一道人文风景线得属“月洞歌手”了。一个手拿吉他,每到夏日从“潮落唱到潮涨”,不知疲倦的长发中年男子。傍晚,他骑着小型自行车,载着吉他、小型扩音器和几个马扎子,还有一条瘦骨嶙峋叫不上名字的小狗追形随影,乖乖地跟在自行车后。
“月洞歌手”唱过四大天王的歌,也唱“我的太阳”。游客们经常被他“弯弯的月亮”中的阿娇和“午夜的收音机”挽留住脚步。一批批男男女女的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喝着酒听着歌,同时欣赏着洞外的夜色。
几首歌听下来,好像受到极大的感染,便按捺不住激情,借着酒劲也跟着大声唱起来。来月洞的游客也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人,这些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老外,开始大都坐在马扎子上,静静地倾听,有时也跟着节拍手舞足蹈,有的还边听边慷慨解囊,以表示对“月洞歌手”的尊重。听到高潮时,几位老外也一起合唱。
音乐没有国界,歌词虽然听不懂,但像《桑塔露琪雅》,《梭罗河》等歌的旋律也让国内游客大饱了耳福。另一个奇观是“月洞歌手”唱歌时,身旁那只小狗不吵不闹,待主人飚到高音时还主动捧场,不时地摇几下尾巴,要不就整个夜晚匍匐在一旁。
几年下来“月洞歌手”名声大振,有许多游客听完他的歌后,像追星族一样拉着他合影留念。此时的小狗仍然是默默无声,却懂事似的乖乖让开地方,静静地看着主人被簇拥在人群之中风光无限。
我散步时,唯一停下步子听到的一首完整的歌却不是他唱的。而是一个游客请“月洞歌手”用吉它打着和声,如诉如泣地唱的一首《草帽歌》。这是日本电影《人证》里的插曲,由乔山中原唱的外国流行歌曲。
歌声缭绕,像纱雾漫漫,在月洞里久久地弥散着,轻轻地飘向夜空,仿佛月亮也戴上了朦胧的头纱。木栈道的身影在夜色里更加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后记:年,东海中路的木栈道东西两面已接壤,东到小麦岛观光公园,西面延伸到奥帆中心情人坝,沿海贯穿东西,更加迷人,绵长,风光无限。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皆是游人如织,月洞歌声缭绕夜空。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把到木栈道一游,作为重要的打卡景观。
(作者:李明才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原青岛港集团政工部部长、工会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