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辉夜姬竟改编自嫦娥奔月,从改编细
TUhjnbcbe - 2023/5/28 21:16:00
北京治扁平疣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公元七世纪初,日本推古天皇首次派出遣唐使小野妹子,西渡中国,引进并中国文化。此后多年间,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次遣唐使,日本兴起“唐风文化”风潮,其*治制度、*事制度、乃至美学文化,无不取自中国。

直至9世纪后半期,唐朝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宇多天皇以“大唐凋敝”为由,停止派遣遣唐使,转而推行闭关*策。

日本兴起轰轰烈烈的“国风文化”风潮,吸收和改造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美学。在此期间,日本文学界诞生了日本第一本物语作品——《辉夜姬物语》

辉夜姬物语讲述了,伐竹老翁从竹子中发现身高仅三寸辉月姬,将之抚养长大,成年的辉月姬美貌灼灼,吸引到公卿大臣乃至天皇的求婚。她拒绝并坦白,自己乃月上仙人,因犯错受罚下凡,随后飞升月宫的故事。

这个故事取材自中国四大神话传说之一——《嫦娥奔月》:嫦娥是一个凡人,因偷吃长生药,被罚飞升月宫。

较之原故事的简洁,《辉夜姬物语》对故事进行了浪漫,且充满文化审美情趣的改编。

包括:1.嫦娥是凡人,而辉夜姬被改编为诞生于竹子时,身高仅三寸的仙人;2.嫦娥因受罚而飞上了月宫,辉夜姬则因为在凡间受罚结束,以圣洁之身,回归月宫。

从《辉夜姬物语》对《嫦娥奔月》的改编中,可窥见日本的传统审美偏好:对微小事物的偏好;对竹子的信仰;对月亮之圣洁的欣赏。

一.日本传统审美中,对微小事物的偏好

年,日本微型艺术家田中达野在ins上爆红,你有可能没听说过他,但很可能看过他的作品。比如把玉米做成火箭,用铅笔打造成伐木中的森林,把眼影盒改造成日光浴的沙滩。

田中达也不是日本唯一的微型艺术家,早前日本的微型钩针艺术家中里华奈用0.5mm的钩针,创作出仅手指大,梦幻美妙的钩针动物,成为风靡ins的“钩针大神”。

日本人对微小事物的偏好,由来已久。

第一部体现这种审美偏好的文学作品,正是《辉夜姬物语》。中国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仅仅是一个凡人,而辉夜姬物语的主角辉夜姬,诞生于竹子中,初生之时,为身高仅3寸的袖珍小人。

日本民俗学创立者柳田国男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曾说过:对小人的偏爱源于日本的古代信仰。

日本的多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微小事物或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比如一寸法师中的主人公一寸法师,身高只有一寸,而桃太郎的主人公桃太郎,诞生于一只桃子,跟辉夜姬的诞生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国学者李御宁则将这种审美偏好概括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文化中对微小事物的偏爱,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质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

二.日本传统审美中,对竹子的信仰

《哆啦A梦》有一集讲男孩节,家家户户挂鲤鱼旗,大雄和哆啦A梦为了安慰买不起鲤鱼旗的小孩,用未来世界的道具,生出许多鲤鱼旗,送给买不起鲤鱼旗的小孩。

受益于《哆啦a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知道鲤鱼旗的人很多,但挂鲤鱼旗的杆子,必须采用细长的竹竿,这一点知道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了。竹子在日本的文化中被赋予了某种神性,日本人认为竹子具备通天的能力。

比如日本的七夕节,日本人会在门前或院子中插上竹子,让孩子把写上愿望的纸条挂在竹子的枝头,祈求竹子可以将孩子们的愿望,送达上苍,送到神的面前。

《辉夜姬物语》中的辉夜姬,被改编为诞生于竹筒。联想到辉夜姬的身份,是暂时被贬到凡间的月宫仙人,这一设定,可说充分体现出日本人认为,竹子具有神性,具备通天能力的信仰。

认为竹子是上天与人间的媒介,这是日本不同于中国的独特文化信仰。

它影响到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日本的庭院中,十分偏爱栽植竹子,日本的独具一格的庭院美学“枯山水”,无山也无水,却不妨配上一丛竹子。

也影响到日本的风俗行为。

在新年和其他庆祝活动的仪式中,日本人会使用一种名为“太箸”的竹筷,这种筷子须用洁净的竹子或青竹制成。

因为用竹子制作的器具,在日本会被视为神灵依附之物。

三.日本传统审美中,对月亮之圣洁的欣赏

《辉夜姬物语》对嫦娥奔月故事的改编,最有趣的是奔月这一部分。

嫦娥奔月中嫦娥因为偷吃长生不老药而被罚入月宫,忍受没有止境的孤寂。月亮在这里是冰冷孤寂的“广寒宫”。

而辉夜姬,却是因为在凡间受罚结束,而被准许回归月宫,前来迎接的宫人,特意为她带来长生不老药,让她服下以洗去身上污垢,以圣洁之身回归。

月亮在这里象征的是圣洁的归宿。

对日本人来说,“辉夜姬”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熟识的生命体验:凡间是个大惩罚场,月宫是个虚幻的圣洁地。by《姜建强:月文化与日本人的思绪》

这一改动充分体现了中日文化中,对月亮的审美差异。

不同于中国人望月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团圆,和“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恐孤寂。日本人视月亮为圣洁,将望月视为吸取心灵清净的之气的行为。

日本的阴历9月13日,专有一个“赏月”的法定假日,名为“月见”节。

日本的史书《大镜》中,记有日本平安时代学者菅原道真所咏唱的《水中月》汉诗,其中一段为:“圆似江波初铸镜,映如沙岸半披金。人皆俯察虽清净,唯根低头夜漏深。”

日本人的传统文化审美中,认为月的澄明,能清静人的心灵。

四.从《辉夜姬物语》中,一窥日本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辉夜姬物语》诞生于,日本从“唐风文化”,转向富有本土审美情趣的“国风文化”的转型期。

“唐风文化”时期,日本大力吸收中国文化,而在文化转型期,日本本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元素,通过改造“舶来的”中国文化,得到彰显和发扬。

《辉夜姬物语》便是这一轮改造中,诞生的最为璀璨的文学明珠。它将日本人对微小事物的审美偏好、对竹子的信仰、对月亮的欣赏等,与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日本古典神话浪漫巅峰”之作。

对日本后世的小说,散文等均产生巨大影响,奠定日本文化审美基础,千年后的我们,仍能从《辉夜姬物语》中,一窥日本的传统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东亚坐标中的遣隋唐使研究》

《“竹取物语”中展现的平安时代的文化特征》

《日本史上的“抵制唐货”运动》

《从“竹取物语”看平安时期的文化转型》

《从“嫦娥奔月”和“竹取物语”看东方文化、文学的流通和差异》

《“竹取物语”对中国嫦娥奔月的接受及化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辉夜姬竟改编自嫦娥奔月,从改编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