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8日,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在新书发布会上带着黯然与悲伤,他正打算跟自己的读者告别,或许这是今生最后一次对他们说话了。
原来,就在两个月前,他在家中写作,突然晕倒在地。醒来后,医院的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肺癌晚期、脑转移,所以才有头晕的现象。
更让他不敢相信地是,医生的宣判结果:一般活不过三个月。
凌志*在此之前,热爱锻炼,身体很好,而现在一开口就感到了自己声音微弱,气上不来,发布会上,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开“癌症这两个字。”
然而,凌志*不仅活过了三个月,而且依然活着。他成功地战胜了癌症,体内地癌细胞淡然无存。
凌志*做了什么让自己战胜了癌症呢?
就像他说的:“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远比做一个听话的病人更强。”
一、专家的表现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绝望
陵志*突然晕倒,由于自己的身体连感冒都少有,突然的晕倒令人感到担忧,医院检查。医生在他的头部发现两处病灶,又在左肺发现肿瘤,医生判断98%的概率是肺癌晚期,已经脑转移了。
凌志*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在自己的家里,他父亲凌建华就是因为肺癌去世的。凌建华曾是《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总编室副主任。
难道这会遗传吗?
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医院挂一个元的专家号。
医院里的人来人往,凌志*在妻子的陪同下,等待了3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专家,而专家的诊室门外队伍像长龙,站到了走廊的尽头。
专家看了一眼凌志*就专心致志地研究他的核磁共振胶片,凌志*想跟他说说自己的症状,但专家似乎并不想回应他,可能专家心中早已有判断结果了。
专家只顾着跟自己的助手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病情,凌志*不得不费力的提高声音希望专家能跟自己讨论一下,但专家被这一行为惹得十分不高兴。
凌志*的妻子更加恐惧和焦急,忍不住地问专家:“这脑子里的病灶跟肺部肿瘤有关联吗?”
没有想到,专家却连连发问:“你想让它有联系?是吗?”
夫妻两都不敢再发声,凌志*觉得这就医体验十分糟糕,自己不是被当作病人看待,而是专家手里的一个病例,他在拿自己做教学标本。
其实,病人多希望专家能够耐心的给自己答疑解惑,一句温暖的话足够让人燃起熊熊斗志,一盆冷水往往让人凉透了心。
排队3小时,到手一张带着问号的诊断书:胶质瘤?多发转移性病变待除外。这一个问号一个不确定的诊断,让人捉摸不透。
凌志*不知道该怎么办,求医还在继续,这样的诊断和对话他经历了多次,感到越来越绝望。
幸好,他的妹妹也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妹妹把他的检查结果请比利时的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似乎有明显的不同:头部病灶可能不是肿瘤或者是良性肿瘤,头部和肺部没有关联的可能性大。
但是国外的专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确诊,他们极力推荐了中国的专家,凌志*的妹妹满怀希望,从国外飞回来,凌晨5点下飞机,医院,元的挂号费,漫长的等待,终于见到了专家。
专家在一堆胶片中,挑出几张匆匆看了几眼:“转移瘤,立即手术。”
“如果不手术会怎么样呢?”凌志*的妹妹问道。
专家十分纳闷:“不手术?那就等着呗。”
她还想把国外专家的意见跟这位权威专家说说,可惜还没有开口。只听见专家已经叫号“下一个!”哎,抬手看看表,进来还不到3分钟。
不过,凌志*并不意外,他说:“如果真像医生说的,乐观积极的精神是战胜癌症的重要力量,那么我可以肯定,很多医生的表现甚至比疾病本身更加让病人绝望。”
二、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当然,求医路上还是有一些善解人意的医生,虽然一开始,凌志*有些不能接受,在短暂的绝望后,凌志*还是很理智的对自己的病情做了分析。
虽然他不懂医,但是他懂得相信谁。凌志*选择了一位“不近人情”的大夫的判断,因为在他眼里,这位医生从来不管病人是什么来头,没有人能得到特殊对待,也没有人受到怠慢,专注于治病,可以值得信赖。
这位医生的判断:肺部90%属于恶性。
而此时头部病灶不仅没有变大,反而小了点,凌志*经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听从之前的专家立即头部手术的意见,而是决定肺部手术,但是不做化疗。
事实证明他赌赢了,肺部病理是恶性的,切除了大部分病灶,还有一些没有办法处理,只能这样了。
之所以不选择化疗,那是因为周围的人有些做了并没有很好的结果,患者坚强的坚持化疗,可能并不能挽救他的生命。
而且,他一直记得,在年4月的那场发布会上,有人提到:70%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20%是被治死的。。。。。。那个人自己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只有8个月的生命,但事实8个月过去了,他还好好的出现在他的发布会上。
当时他以为,这位朋友是安慰他而已,没有想到,在自己不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肿瘤医学内部,真的有3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吓死,三分之一治死,三分之一病死。
而就在年的上海抗癌协会的年会与位国内外专家就治死,也就是过度治疗达成共识,我国有80%的肿瘤晚期患者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着过度治疗。
毫无疑问,凌志*不做化疗之选是基于自己的大量资料查阅之上的。
他开始尝试用自然的方法恢复自己的体能,而不是急于去杀死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年,做完肺部手术之后,他拒绝了医生开的药,空空两手出院。
之后,他开始了步行,日光浴,深呼吸等等。即使真的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凌志*也不愿意在暗无天日的病房里度过。
他决定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轻松快乐地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凌志*说:“向死而生,是癌症让我的生活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凌志*继续过着闲云野鹤的健康生活,让身体自然的对抗癌症,就这两年过去了,医院一查,头部的病灶竟然缩小了80%。这说明康复只是时间问题了。
三、抗癌成功,凌志*的康复九策
凌志*坚信,其实大多数的癌症都不是绝症,癌症患者能不能康复,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医学治疗只是辅助手段。
年,凌志*的复查结果显示:头部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肝部也没有异常,癌胚抗原指标也回归正常,他终于将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全部赶了出去。
医生郑重地告诉他:再也不用把自己当病人了。
全家喜极而泣,凌志*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把自己的经验写在了他的书中,年这本书《重生手记》出版了。
他还将自己的抗癌方法总结为“康复九策”。
这九策就包括:要有正确的治疗理念、不盲目进行对自己有损害的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吃喝拉撒睡这五件事、适当散步、多晒太阳、深呼吸、保持好心情、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做喜欢的事。
患癌以后,他正是靠着这样的方式,一点点改善自己的状况。
战略上藐视疾病,他保持强烈的信心面对可能降临的死亡;战术上,通过身心的调整,以最好的状态对抗癌细胞。
在确诊癌症五年后,凌志*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凌志*也被称为我国“抗癌第一人”。
如今,凌志*依然活着,他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凌志*说,他只是如实地把自己的抗癌经历告诉了大家,但他又说他的感受没有得到科学验证,大家根据情况来选择,不要盲目效仿,就像他一样从来不会盲目的效仿任何一个成功者一样。
可不管怎样,有些共性是值得所有人效仿的:
足够的坚强去接受那些应该接受的治疗,足够的勇气去拒绝那些不应当接受的治疗,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应当接受的和不应当接受的。
的确,除了疾病,任何困难在我们面前,我们都需要坚强和勇气去面对,更需要智慧去解决它。
《重生手记》是凌志*的生命述说,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作者的坚强、勇气和智慧来启发自己。
重生手记凌志*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李开复毕淑敏精选月销量¥3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如果你也想知道他做了些什么,你也需要鼓励,不妨入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