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哪里可以预约?”
“为什么总预约不上?”
“约不上怎么办?”
近期不管是在地铁里、公司里、还是手机群里,都听到大家讨论这个话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冬天,每个人都比以往更害怕听到发烧、肺炎、心肌炎、支气管炎、高热惊厥等等可能和新冠病毒挂钩的令人脊背发凉的词汇。
但是你知道吗?冬天,除了易发生身体流行性感冒之外,还是“心理流感”(冬季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的高发季节。
冬日养生
谨防季节性“心理流感”
天气寒冷,我们常发现自己的情绪就像患“流感”一样——整天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打不起精神,还常感到压力很大、不想动,睡觉时间不短但质量差、多梦,醒后仍感觉十分疲惫,去医院检查身体指标却大多正常。
其实这就是冬季抑郁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被称为“心理流感”、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冬季万木萧瑟、天气寒冷干燥,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减缓状态,出现生物节律缓慢、动力下降,所以有些人就像要冬眠的动物一样无精打采、容易疲倦,严重者可垂头丧气、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失眠等,从而导致抑郁症。
一旦春回大地,这些人的症状会逐渐消退,情绪、精力恢复正常,这种季节性情感变化被称为季节性抑郁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的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
冬季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三个标志性症状:心慌、无所事事、坐立不安。可表现为人变得倦怠、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劳感加重、思维迟缓,有时还自责内疚,而生活习惯上也会有所变化,比如饮食失控、进而导致心情烦躁、自信心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该病与冬季太阳光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密切相关。
进入冬季,夏秋的昼夜节律被改变,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体内皮质类固醇分泌增高,而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脑内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中一种介质——五羟色胺与皮质类固醇分泌成反比,五羟色胺浓度下降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它在冬季最常见,在春季趋向于消退。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的说法,该病影响了美国大约5%的人(因为美国有大量高纬度地区,光照不足,气温寒冷)。季节性抑郁的症状可能持续一年的40%左右。
其实,这类人群并不如想象的少,入冬后女性和性格内向敏感、老年体弱、生活节奏过快、长期在室内工作者,遭遇失业、离婚、亲人离去等负面事件者,以及既往罹患偏重抑郁症或双相抑郁症患者、具有双相人格(抑郁同兴奋交替出现但基本能完成工作保持正常生活)者,更易患冬季抑郁症。
所以,冬季养生,情志调节不可忽视。
冬季养生
如何调节情志?
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紊乱症,“季节性情绪失调症”(SAD),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效应。常见于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和老年男性,尤以性格内向型居多。若能及时得到恰当治疗,冬季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在冬季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加以调适:
1.延长光照时间
冬季白天不要挂窗帘,让阳光照射室内;室内要加大灯光照明度。冬季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
2.加强户外锻炼
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多做日光浴、健步走、慢跑、太极拳、球类等户外活动,能使大脑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神经系统得到全面锻炼,从而很好地恢复体力和脑力,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良好效果。此外,登高远眺、饱览自然美景可增加人心旷神怡之感。
3.注意营养平衡
冬季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肉等,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缺乏,可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也可酌情增加一些绿茶、咖啡、巧克力等富含苯乙胺和咖啡因的饮食,以起到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的作用。
4.学会心理调节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冬天也是如此,神需藏于内,保持精神安静,不要暴露在外。也就是说冬季精神调养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狂悲狂喜狂怒。多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看健康向上的书籍,多与知己谈心聊天、参加振作精神的集体活动,从服饰到家中、办公室的环境,在冬季有意识地变换或增加一些鲜艳、温暖的颜色,帮助自己尽量开朗、自信。
5.合理调节睡眠
睡眠对一个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休息不好可直接对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体力恢复等产生影响,合理调节睡眠也有利于身心情志的调养。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响,人类也与自然生态一样,冬季昼短夜长,人的睡眠时间相应增多,冬天的睡眠讲究早睡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