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北京大杂院里的那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对于那一代人来说是难以忘却的记忆。
刘老师教我们跑步,李老师教我们游泳。五年级的时候李老师是我们班主任,暑假的时候带着我们到玉渊潭游泳。玉渊潭那时基本上还是个野湖吧,由几个湖相连组成,在不同的区域有人钓鱼、游泳、冬天滑冰。因为周边部队机关大院多,官兵义务劳动疏浚过河道,所以人们也习惯把玉渊潭叫做“八一湖”。
记得李老师教了我们打水,自由泳;那一年他带我们去了五次,从那以后我就是自己游泳了。买了一本《怎样学游泳》的小册子,按照书上教的自己对着镜子和在水里练习,小孩胆大很快也就敢在深水里游了。
什么东西刚学会都会有瘾,骑自行车、打球、游泳都是这样。秋天过了,我就会盼着冬天赶紧过去,能到水里游泳。是六六年吧,刚换下棉衣不久,春暖花开,阳光下暖洋洋的。我觉得可以下水了吧,一天下午,就招呼同院的伙伴小勇到玉渊潭游泳。他怕水冷要我先下去试试,我就脱了毛衣下了水,顿觉冰冷刺骨,浑身哆嗦;小勇在岸上一直喊:“水凉不凉?”我想,要是说水凉他就不下来了,就咬牙坚持着喊:“一点也不凉,快下来!”小勇甩下衣服,跳到水里,“哇”的叫了一声,又立刻窜上了岸;我有点得意的也赶紧爬上岸,用毛巾遮着换下湿泳裤,穿上衣服,牙齿还在不住的打颤。记得那是3月18号,为什么能记得这么清呢,因为那时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了。
回家后我想下冷水也要锻炼和逐渐适应,我也从书中看到有人冬天做冷水浴和日光浴,以锻炼身体和意志。说起来挺有意思,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春秋冬三季,午饭后只要阳光好,我就会用冷水擦身,之后光着膀子、闭着眼睛、半躺在自家廊前的小竹椅上晒会儿太阳。
那时我家往南不远还有一个青年湖,是在原来低洼地和大坑的基础上挖出来的人工湖,稍加改造成了游泳场,分为深水、浅水两个湖。深水区要经过二百米的考试,办个合格证才能进去,每次游泳记得是要买张五分钱的门票。
出于安全考虑,家里不让我到这些地方游泳。但在夏季里不上学的每天下午,只要母亲一点多钟上班一走,我就骑车到玉渊潭或是青年湖的深水区去游泳。为了锻炼体力和耐力,我每次要不停歇的,也就是手不沾岸、脚不落地的在水里来回游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赶紧赶回家,在母亲下班到家之前把晚饭做好。
我有时也会到护城河里游泳。河的堤岸是用水泥板铺的斜面,上面长了一层薄薄的青苔,特别滑;光脚往下走时,不小心就会出溜到河里。河里有很多水草,有的地方长得很高,游泳时会划在身上;如果踩水或站在河里,水草闹不好会绕缠在腿上,应该说是挺危险的事。
但敢下到河里游泳就不会顾及这些,一到水里就会很开心;尤其是在宽阔的湖面上仰泳时,望着蓝天白云,天马行空的幻想着未来,觉得惬意极了。
如果喜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