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点01分,北纬43°,一缕阳光划过天际,此时的太阳,这个比地球直径大倍的恒星,正在努力发射光子,这些粒子花费约17万年的时间,从沸腾的等离子中心移动到边缘;再花费8分20秒的时间穿越太空,来到我们的眼前。
横跨古今,人类一直敬畏太阳,一面享受它带来的光明,一面又惧怕它带来的毁灭。在每一个太阳东升西落的日子里,人类不仅接受着太阳的馈赠,还会利用太阳光进行治疗。年前的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就建议利用阳光来治疗疾病;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也提倡日光浴,在希腊的科斯岛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日光浴室,来治疗疾病。
不过,随着人造光的出现和普及,人类生存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暴露在阳光下的日子愈发减少,我们的身体也开始一点点地发生变化:睡眠障碍、免疫力低下、皮肤炎症等各类慢性疾病层出不穷。再加上防晒伤、防晒黑等理念的推广,现在的我们也在刻意避免阳光,很难真正自在地沐浴在阳光下。
英国细胞生物学专家琳达·格迪斯,一直在研究人类与阳光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下人类的睡眠障碍、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源于没得到足够的阳光。其他科学研究也发现,当太阳光进入人类的眼睛时,它不仅会改变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还会调整控制我们内在生物钟的路径。我们的体温、体力、精神警觉性、各种激素的分泌都有自己的节律,阳光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还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琳达·格迪斯推测,人类完全可以利用阳光,来改善自己的昼夜节律,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促进身体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为此,琳达特意编著了《追逐阳光》一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太阳光与人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适度享受阳光,保持愉悦心情的同时,缓解失眠等慢性疾病。
昼夜节律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我们自小听到大的一句话,现在这句话有了科学依据。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的下丘脑部分有一群负责与太阳的运行规律保持同步的细胞,这群细胞被称之为“视交叉上核”,它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相当于格林尼治子午线,帮助人类体内数十亿细胞时钟保持精确的参考点。最直观的反应就是我们在晚上会感到困意、反应慢;而在白天,我们会更有精神,灵敏度更强。生物学家将这些细胞生成的内在节律统称为昼夜节律,也就是每个人独有的生物钟。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物钟与太阳的升落、大自然的变化相契合,彼此和谐又统一。19世纪中叶后,人类不再使用牛油蜡烛或鲸鱼灯这类摇曳昏暗的光源;煤炭资源的大力开发,让煤气灯进入到千家百户,发电机的发明诞生,更让爱迪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明了白炽灯,至此,人类有了廉价、通亮的照明电灯,但代价却是我们的睡眠质量。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造光会影响人类的睡眠质量。生活在光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人比那些生活在光污染较低地区的人,睡觉和醒来的时间都要晚,他们睡得更少、睡眠质量更差、白天也更累。
除了人造光,纷繁复杂的工作性质和时差也在影响人类的睡眠。根据欧洲和北美的调查,15%-30%的工作人员会从事某种形式的轮班工作,据估计,上夜班的人每天会损失1-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使是医生、护士等习惯夜班的工种,依旧会受到睡眠紊乱的困扰。
享受阳光
睡眠专家指出,睡眠不足的触角已遍及到人类所有的心理过程,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记忆力和反应力,还会诱发各类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肥胖等慢性疾病。“打不过,就加入”。人造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夜间工作也在所难免的安排,既然改变不了,那就集两者的精华,合理利用人造光和阳光所带来的光线,从外在条件入手,重塑昼夜光线差异,调整我们的昼夜节律。
众所周知,维生素D对调节骨骼、牙齿和肌肉中的钙和磷的含量至关重要,更是保持骨骼、牙齿、肌肉强壮健康的必需品。虽然市面上出现了富含维生素D的营养剂,但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沐浴阳光的户外活动才是最好的营养剂。而且有专家研究发现,视网膜产生的多巴胺受生物钟调节,如果长期处于没有日光的环境下,视网膜细胞节律会被打乱,进而影响多巴胺分泌不足,影响双眼视力。因此,对正在成长的小孩来说,适当适时的户外阳光摄取,不仅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保护双眼。
除了小孩,成年人的生活也需要阳光。生物学家研究得出,影响我们生物钟的除了光线,还有褪黑素。这种在夜间由松果体释放困意的激素,能够帮助我们产生睡意,快速入眠。只是,褪黑素的释放会受到光的抑制。大半夜的我们头顶人造光,手握手机,势必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导致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出现。
睡眠学家建议,白天,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或是人造灯,让身体沐浴在阳光里,让身体机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夜晚,我们则要远离人造灯或使用一些昏暗的灯光,来帮助褪黑素的释放,培养睡意,如此循环,养成出规律的昼夜节律,拥有良好的作息规律。
追逐太阳图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32.75购买虽然我们要留心被晒黑晒伤,但也不可因此变得讳疾忌医,毕竟太阳太少会危及我们的健康。太阳,这个陪伴了我们人类数千年的恒星,它虽然偶尔会“刺痛”我们,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