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人不能太贪心。
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想要得到鱼,就要舍弃熊掌,本意说的便是二者不可同时获得。
仿佛在面对一堆好东西的时候,如果不懂得取舍,想要一把抓,会落得两头空。
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唯有抓住其中的一个重点,努力钻研,才可以将它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但,凡事总有例外。
有人说,白毫银针、白牡丹散茶品质好,压饼后品质不佳。寿眉的饼茶较散茶价值来得更高。
难道,一款白茶不能散茶和饼茶品质相当吗?
这个问题,就要慢慢往下细说了。
《2》
白毫银针、白牡丹压饼后品质不好?
自然不是。
这样的说法过于武断,与事实完全不符。
面对任何事情,我们不可以随意下结论,要根据自己亲身体验以及实际情况来判断。
马克·吐温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我们不能轻易将某顶帽子戴在别人的头上,对待任何事情要客观、要理智。
所以,不能随意说白毫银针、白牡丹压制成饼后品质不佳,这样是对优质茶饼的污蔑。
原料品质出众,工艺到位、储存得当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经过蒸软、包揉、压制等工艺压制成饼,品质仍旧不凡。
像前段时间,从仓库的角落翻找出来的年白毫银针残饼。
这是一块刚刚步入老白茶阶段的茶饼,陈化时间恰好满了三年,此时品饮正是大好时机。
从残饼上轻轻一撬,便撬下了5克干茶。
将干茶投入烫好的盖碗当中,闻干茶香。
浓郁的毫香扑鼻而来,十分清爽清新。
稍稍用力些吸气,白毫都会进入鼻腔中,可见白毫丰富的程度。
注入沸水冲泡,快速倒出茶汤,莹白带点微黄的汤水在公道杯中熠熠生辉。
盖子上是一股类似稻谷、煮玉米须的香气,是粮食的气息,茶香不断钻入鼻腔,旷达自然。
喝上一口汤水,茶香落水,浓郁的毫香在口中不停游荡、荡漾,丝丝缠绕,迅速弥漫。
汤水稠滑如米汤,劲道、滑嫩、细腻,颇有力量感。
生津感十分迅速,回甘中夹带着清郁的花香,让人不禁心甘情愿沉醉在它编织的美梦当中。
如此空灵,毓秀、甘甜的茶汤,怎么会品质不好。
《3》
寿眉散茶不如饼茶品质好?
自然不是。
茶农们之所以会选择将寿眉大量压饼,一方面是因为寿眉压饼后拥有独特的风味,另一方面是因为寿眉散茶较为蓬松,压饼后占据的空间较小。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寿眉饼茶,较散茶品质更好呢?
经过仔细思考后,想来是因为市面上流通较多的老寿眉为茶饼,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其实,散茶同样有老白茶,只不过数量不多,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较少而已。
茶友们,不能因为一些表面的现象,而对寿眉散茶产生这样的误会。
单论价值来看,散茶的价值较之饼茶来得高一些。
寿眉散茶因为叶片较大,茶梗较长,极为蓬松,大批量存放所需的存茶空间是极大的。
如此一来,存茶所需的成本自然更高,价值也随之升高。
而且,寿眉散茶保留着最本真的风味,清新怡人,饼茶则更加成熟内敛。
泡一盖碗春寿眉散茶,好好感受它的风情。
干茶香是一股干草的香气,类似野生芦苇被晒干后散发出来的气息,其中还夹带着淡淡的花香。
盖子上氤氲着馥郁的花香、有茉莉花、栀子花、玉兰花等香气,花香之后便是毫香。
花香与毫香缠绕在一起,犹如太姥山拂面的微风一般香甜舒爽。
啜茶入口,清鲜爽口的茶汤滑过口腔、舌面,留下阵阵清甜,茶香落水,稠滑的汤水包裹着层次多样的茶香。
茶香在口中弥漫,整个口腔都是香的。
汤水清甜润泽,软滑细嫩,喝上一杯,便是极致的享受。
同等情况下,散茶与饼茶品质相当,一样有价值。
《4》
一款白茶品质好或不好,与形态的关系并不大。
归根结底,茶叶品质好不好,终究离不开产区、工艺以及储存的影响。
产区是决定白茶内质是否充足的基础。
孔子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人居住在充满仁德的地方才好,如果选择居所在不仁德的地方,就不算是明智之举。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塑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人是如此,身为植物的茶树自然也不例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一片茶园种植在公路边上,天天受着汽车尾气,扬尘的侵扰。
在日积月累下,这片茶园的品质可想而知,定然是质量极差。
与之相反,另外一片茶园种植在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高山茶园内,那里空气质量极好。
而且周围还种着许多植被,像栀子花、绿竹、桂花树、松树等,鸟语花香,苍翠欲滴,美不胜收。
在山青水秀的环境内生出的白茶,自带一股风流,内在养分自然更为充沛。
另外,制作白茶时,按照规范制作才可以不破坏茶青中的养分。
在萎凋时,要及时地、薄薄地将茶青摊晾在离地70公分的水筛上,让其享受日光浴。
在这个时候不能懈怠,需要时刻